意大利家居品牌店、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古镇,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因一场焕新升级有了交集。
趁着周末,市政府参事顾晓敏前往蟠龙天地实地考察城市更新最新成果。在街巷里弄间,她邂逅了这家名为“朴逸”(PUYEE)的品牌家居店。步入其间,布局陈设浸润着主理人的巧思,每件家具的摆放、参观者的动线设计,贯穿其间的精妙互动令人犹如置身艺术博物馆内。
客流旺盛的“梧桐区”、居于城市一隅的水乡古镇,这家意大利家居品牌店缘何相中后者?顾晓敏以此抛出更深层次关于城市空间与消费行为关联的讨论。数据显示:自开业以来,蟠龙天地已吸引近20家上海首店、超过60家区域首店聚拢于此。今年“五一”假期,古镇共接待超百万人次客流,其中年轻客群占比近半。“古镇商业的客流画像与家居店的目标客群高度吻合。”顾晓敏这样剖析海外品牌布局的深意。
从一家家居店的选址到蟠龙古镇的改造焕新,生动的实践案例启迪着人们进一步思考——城市更新已不止于简单的空间重塑,更在于如何更好地回应新需求、创设新场景,为上海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注入新的增长点。
破解“有形无神”,留存城市标志
城市更新中,要保留什么,改造什么?明悦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沈晓明以风貌保护街坊为例解释,其背后蕴含多重价值,包括居住使用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更新改造中,不同开发主体的价值取向存有差异。对社会开发主体来说,由于其受经济利润等因素驱动,需大幅提升建筑的功能品质,提高单位面积的租售价格。于历史文化研究者而言,市场化导向的产品容易忽略城市的脉络肌理,最终可能导致城市更新项目沦于“有形无神”。
两者的需求冲突如何消解?沈晓明谈及留存“城市标志”的重要性。对于体量较大的风貌保护街坊来说,完全按照历史风貌保护建筑的标准来留存老建筑很难盘出活力、盘出效益。而如果留存“城市标志”,相对更易操作,历史记忆也能拥有延续的现实载体。
保护“第五立面”,塑造城市“顶部风景”
不仅要留存城市标志,还要充分保留城市历史文脉,为里弄肌理和空间保护“设线”。
“上海的历史里弄肌理主要是‘外市内里’的沿街肌理和‘街巷弄院’行列式、鱼骨状的里弄肌理。”沈晓明解释,这种空间可以具象为热闹的沿街外圈商业及服务空间、公共的巷道空间、半公共的里弄空间和私密的“前院后井”住宅空间。正是这些特色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所形成的街区地域风貌特色,构织成了循序渐开的空间秩序和空间体验,让这座海派城市有了可漫步、可体验的独特韵味。
还有专家专门谈及建筑“第五立面”——屋顶面。随着无人机航拍视频等在社交媒体上的火热出圈,“第五立面”也被视为展示城市形象的新窗口。“我们应关注有特别地标价值的异质化屋顶,保护街坊‘第五立面’的城市风貌特征,助力塑造城市‘顶部风景’。”